纏中說禪炒股跟您講走勢的多義性
發布時間:2020-01-03 19:02:00 瀏覽:654次 收藏:19次 評論:5條
如果市場都是標準的a+A+b+B+c,A、B的中樞級別一樣,那這市場也太標準、太不好玩了。市場總有其復雜的地方,使得市場的走勢呈現一種多義性,就好象詩詞中文字的多義性一樣。如果沒有多意義性,詩詞都如邏輯一樣,那也太沒意思了。而所有走勢的多義性,都與中樞有關。
例如,5分鐘級別的中樞不斷延伸,出現9段以上的1分鐘次級別走勢。站在30分鐘級別的中樞角度,3個5分鐘級別的走勢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鐘次級別走勢,每3段構成一個5分鐘的中樞,這樣也就可以解釋成這是一個30分鐘的中樞。這種情況,只要對中樞延伸的數量進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義性,一般來說,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5段,也就是一旦出現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樞本身那三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中樞了。
另外一種多義性,是因為模本的簡略造成的。不同級別的圖,其實就是對真實走勢不同精度的一種模本,例如,一個年線圖當然沒有1個分筆圖的精確度高,很多重要的細節都不可能在大級別的圖里看到。而所謂走勢的級別,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說,可以從每筆成交構成的最低級別圖形不斷按照中樞延伸、擴展等的定義精確地確認出來,這是最精確的,不涉及什么5分鐘、30分鐘、日線等。但這樣會相當累,也沒這個必要。用1分鐘、5分鐘、30分鐘、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線等的級別安排,只是一個簡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現在可以查到的走勢圖都是這樣安排的,當然,有些系統可以按不同的分鐘數顯示圖形,例如,弄一個7分鐘的走勢圖,這都完全可以。這樣,你完全可以按照某個等比數列來弄一個級別序列。不過,可以是可以,但沒必要。因為,圖的精確并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真實的走勢并不需要如此精確的觀察。當然,一些簡單的變動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去掉30分鐘,換成15分鐘和60分鐘,形成1分鐘、5分鐘、15分鐘、60分鐘、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年線的級別安排,這也是可以的。
雖然沒有必要精確地從最低級別的圖表逐步分析,但如果你看的圖表的縮放功能比較好,當你把分筆圖或1分鐘圖不斷縮小,這樣,看到的走勢越來越多,而這種從細部到全體的逐步呈現,會對走勢級別的不斷擴張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你以接下來由纏中說禪炒股來來說走勢的多義性,弄不懂的來認識一下吧。
走勢的多義性:
在一名能充分直觀的閱讀者眼里,多義性是不存在的,而當這種最明銳的直覺還沒出現時,對走勢多義性的分析依然必要,因此也必須繼續。換句話說,如果玩不了超邏輯的游戲,那只能繼續在邏輯的圈子里晃悠。除了上面兩種多義性,還有一種有實質意義的多義性,也就是走勢分析中的多種合理釋義,這些釋義都符合理論內在的邏輯,因此,這種多義性反而不是負擔,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對走勢進行一個分析。
例如,對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種釋義,就是把a看成是圍繞A這個中樞的一個波動,雖然A其實是后出現的,但不影響這種看法的意義。同樣c也可以看成是針對B的一個波動,這樣整個走勢其實就簡化為兩個中樞與連接兩者的一個走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在a+A+b+B+c的走勢系列類型里,a和c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b完全可以是一個跳空缺口,這樣,整個走勢就可以簡化為兩個孤零零的中樞。把這種看法推廣到所有的走勢中,那么任何的走勢圖,其實就是一些級別大小不同的中樞,把這些看成不同的星球,在當下位置上的星球對當下位置產生向上的力,當下位置下的產生向下的力,而這些所有力的合力構成一個總的力量,而市場當下的力,也就是當下買賣產生的力,買的是向上的力,賣的是向下的力,這也構成一個合力,前一個合力是市場已有走勢構成的一個當下的力,后者是當下的交易產生的力,而研究這兩種力之間的關系,就構成了市場研究的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另一種釋義的過程。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以后會陸續說到,算是高中的課程了。
現在先別管什么力不力的,可以從純粹中樞的角度對背馳給出另外的釋義。對a+A+b+B+c,背馳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那么,站在B這個中樞的角度,不妨先假設b+B+c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那么b可以看成是向下離開中樞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離開中樞B。所謂頂背馳,就是最后這個中樞,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中樞有這樣的特性,就是對無論向上或向下離開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向下離開都能拉回中樞,那向上的離開當然也能拉回中樞里,對于b+B+c向上的走勢,這就構成頂背馳,而對于b+B+c向下的走勢,就構成底背馳。對于盤整背馳,這種分析也一樣有效。其實,站在中樞的角度,盤整背馳與背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生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
同樣,站在純中樞的角度,a+A+b+B,其中B級別大于A的這種情況就很簡單了,這時候,并不必然地B后面就接著原方向繼續,而是可以進行反方向的運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a+A+b其實可以看成是對B一個向上離開的回拉,而對中樞來說,并沒要求所有的離開都必須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離開后再一次向上的離開,完全是被允許的,那站在這個角度,從B直接反轉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么,這個反轉是否成功,不妨把這個后續的反轉寫成c,那么也只要比較一下a+A+b與c這兩段的力度就可以,因為中樞B對這兩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樣的,如果c比a+A+b弱,那當然反轉不成功,也就意味著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樞里,在最強的情況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確認能否構成一個第三類買點。而a+A+b與c的力度比較,與背馳的情況沒什么分別,只是兩者的方向不同而已。如果用MACD來輔助判別,背馳比較的黃白線和柱子面積都在0軸的一個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a+A+b與c就分別在不同的方向上,由于這,也不存在黃白線回拉的問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黃白線至少要纏中說禪炒股跟您講走勢的多義性穿越一次0軸。這幾天大盤的走勢,就對這種情況有一個最標準的演示。簡略分析一下。
由于相應的a+A+b是一個1分鐘的走勢,那天故意提早開盤前發帖子,等于是現場直播B的形成,但1分鐘的走勢,估計能看到或保留的不多,那就用15分鐘圖來代替。02270945到02280945,剛好4小時,構成a+A+b,其中的A,在15分鐘圖上看不清楚,在1分鐘圖上是02271306到02271337,中樞的區間是2877到2894點,中樞波動的高點也就是b的起跌點是2915點。c段大致從02281100算起,這個c要反轉成功,在相同級別內至少要表現出比b的力度不能小,這可以從MACD來輔助分析,也可以從一個最直觀的位置來分析,就是必須能重新回來b的起跌點,這就如同向天上拋球,力度大的如果還拋不高,那怎么能算力度大?至于c能不能回到b的起跌點,那可以分析c內部的小級別,如果c出現頂背馳時還達不到該位置,那自然達不到了,所以這種分析都是當下的,不需要預測什么。有人問為什么要看2915點,道理就是這個。至于還讓大家看5日線,只是怕大家看不懂的一個輔助辦法,有了這么精確分析,所有的均線其實都沒什么意義了。而c的力度不夠,那就自然要回到B里,所以后面的走勢就是極為自然的。站在這個角度,2888點的第一賣點沒走,那么03011100的2859點也該走了,那也可以看成是對B的再次離開,這力度顯然更小,當然要走了等回跌以后看情況再回補,而后面又出現了100點的回跌,然后出現底背馳,當然就是一個完美的回補點了。


總體圍繞中樞的操作原則很簡單,每次向下離開中樞只要出現底背馳,那就可以介入了,然后看相應回拉出現頂背馳的位置是否能超越前面一個向上離開的頂背馳高點,不行一定要走,行也可以走,但次級別回抽一旦不重新回到中樞里,就意味著第三類買點出現了,就一定要買回來。而如果從底背馳開始的次級別回拉不能重新回到中樞里,那就意味著第三類賣點出現,必須走,然后等待下面去形成新的中樞來重復類似過程。圍繞中樞的操作,其實就這么簡單。當然,沒有本ID的理論,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確的分析的,就像沒有牛頓的理論,人們只能用神話去講述一切關于星星的故事。
不過,這些分析都是針對指數的,而個股的情況必須具體分析,很多個股,只要指數不單邊下跌,就會活躍,不愛搭理指數,所以不能完全按指數來弄。其實。對于指數,最大的利益在期貨里。不過,期貨的情況有很大的特殊性,因為期貨是可以隨時開倉的,和股票交易憑證數量的基本穩定不同,所以在力度分析等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在以后再說了。
讀完上述,現在大家明白走勢的多義性了吧!纏中說禪炒股早已在上述文章專門教了大伙兒,堅信諸位看了以后應該可以盡早學好哦。
- 評論
-
最新評論
今天陽帖陰重出江湖,希望完美收官[微笑]
(股道酬勤)新聞晚餐: 博匯紙業:公司控制權擬發生變更股票將復牌 博匯紙業(600966)12月31日晚間公告,公司實控人楊延良及其配偶李秀榮與金光紙業簽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擬協議轉讓所持博匯集團100%的股權。博匯集團持有公司28.84%股份。轉讓后,金光紙業及其一致行動人將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股份合計6.5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8.84%。公司控股股東仍為博匯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楊延良變更為黃志源及其家族成員。公司股票2020年1月2日復牌
有2020年1月15日中美經貿第一階段協議簽署的助力,我想疊加這個降準明天上證指數收紅應該沒問題
好像你的錢就是錢,平臺的錢就不是錢,每個平臺的標準是不一樣,有些穿倉是要賠,有些不賠,這就和欠錢不還不是一個道理,人家實盤平臺虧了也是平臺去擔著
寧德時代最近一直創新高,但帶不動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昨日中信證券150多億成交股票漲停,帶不動券商繼續高潮。這可以理解寧德時代、中信證券等這樣的板塊權重和龍頭,或許正在組成一個新板塊。無關行業,只關乎龍頭。舉個例子,股票指數若向上過3050的話,拿券商中的中信證券是最靠譜的
查看更多纏中說禪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