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的發展歷史 家長速看!
發布時間:2021-02-28 19:22:36 瀏覽:313次 收藏:12次 評論:7條
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的發展歷史因此,時至2021年01月30日敘說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的發展歷史,相信下文一定能給你啟示的哦。
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的發展歷史 你一定不知道:
總體來看,我國經常項目外匯管理經歷了嚴格管制、逐步放松和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的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這一時期,由于外匯資源短缺,國家對外貿和外匯實行統一經營,用匯分口管理,對外匯收支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計劃控制的外匯管理體制。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方面,規定企業出口貨物所得外匯、個人勞務所得外匯和華僑匯款等一切外匯,必須賣給或存入國家銀行;企業貿易和服務貿易用匯須向國家申請或者由國家按計劃分配,個人用匯受到嚴格限制。
二是1978—1994年。這一時期,我國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行貿易和非貿易外匯留成制度,國家、地方和企業按一定比例以外匯額度形式分別掌握外匯使用權;建立和發展外匯調劑市場,通過市場調劑外匯余缺;實行出口收匯核銷制度,避免國家外匯流失;放寬境內居民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便利游客使用,防止外幣在國內流通和套匯、套購物資。
三是 1994—1996年。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實現人民幣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立了銀行結售匯制。具體措施包括取消各類外匯留成、外匯額度管理制度,對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收支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規定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收入須及時調回境內,按照市場匯率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取消外匯券,禁止外幣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進口付匯核銷管理制度,打擊逃、套匯現象。從 1996年12月1日起,我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不再限制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的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完全可兌換。
四是 1997年至今。1997年,我國外匯管理部門允許部分符合條件的中資企業開立經常項目外匯結算賬戶,保留一定限額的外匯收入。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加強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管理,重點打擊利用假報關單騙購外匯資金的行為。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在逐步完善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的同時,不斷簡化核銷手續,提高核銷監管效率;完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大幅度簡化服務貿易購付匯手續和憑證,下放審核權限;逐步調整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管理政策,不斷提高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并最終取消開戶事前審批,允許企業全額保留外匯資金;不斷改進個人外匯管理,簡化手續和憑證,對個人實行結售匯年度總額管理。
讀完上述,各位已經知道經常項目下外匯管理體制的發展歷史了吧,早已在上述文章為大伙兒作了詳細介紹,期待前文講的能對大伙兒有效哦。
- 評論
-
最新評論
5G//
昨天3點提現不是說半小時到賬么,現在都沒到賬,怎么回事
單位一般會要求產家安裝、培訓,出問題也要求維修的
僅繳了很少一部分,涉及罰款的子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公司一直未明確要將該子公司破產(這樣做有和證監會對著干的嫌疑),但實質已經放棄。罰款損失已經計提,如果和上面談妥破產,有限責任下,剩下不用繳納的罰款,也許會形成一筆營業外收入。
你們的運氣也太好了
陽光城大佬有研究過嗎,合同銷售增長很好,求翻牌。
死淘率對應的成本比例大概怎么換算,比如10%,那么成本/kg上升多少?